【明報專訊】英資太古公司控制的國泰航空,與中國國際航空和中信泰富兩大中資財團達成協議,國泰全面收購國航與中信泰富持有的港龍航空股份。國航不但同意出售港龍的控制性股權,還允許國泰增持國航的股份,從一成增至兩成,而國航亦入股國泰,成為國泰的第二大股東。
這份協議顯示,國航為了汲取國際民航管理經驗,提升國營民航企業的競爭力,情願讓香港的英資航空公司享受甜頭,充當「教車師傅」。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香港企業對內地經濟發展的最大價值,不再是提供資金或機器廠房等硬件,而是灌輸現代管理知識和經驗等軟件。
太古和國泰航空在香港回歸前夕,將港龍的控制權轉讓予中資,以保住國泰在香港的民航業霸主地位﹔如今,國航把港龍原璧歸趙,除了因為港龍經營未如理想,純利率較國泰管理的年代大幅倒退,更重要的是,與國泰結盟,透過大幅增持國泰的股份,建立各種業務上的連繫和合作,藉此改善內部管理,壯大國航的實力,以迎接中國開放航權帶來的國際航空企業的激烈競爭。
協議文件對交易的理由,有以下一段表述﹕「國航與國泰航空通過履行交易及營運協議而達成的交叉控股,將可藉規模效益及優化資源運用而獲取重大收益,並在成本上達致協同效應。?珥?珥透過互設營業代表,讓國航專門對國泰航空於中國內地的客運營業額負責,而國泰航空則專門對國航於香港、澳門及台灣的客運營業額負責,並透過依照收益及成本匯集安排營運代號共享及合營航線和其他方面的合作,預計營運協議可讓國航改善運載率及加強航線管理。此外,通過更緊密的營運合作和交叉管理,國航將可從進一步認識國際最佳業務的運作(如在網絡設計及航班安排、產品設計、收益率管理、風險管理及服務等方面)而獲益。」
顯而易見,國航出讓港龍予國泰,並與國泰達成交叉控股安排,並不是因為欠缺資金。國航上市後,有充裕的資金,可以購買最先進的民航客機,國航有求於國泰的地方,是管理民航服務的知識和經驗,這個原因,和交通銀行出售約兩成股份予匯豐控股集團,可謂如出一轍,都是為了汲取國際最先進的業務運作經驗,以達致改造國營企業適應國際競爭的目標。
由此可見,香港企業對內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和價值,與改革開放初期已有了顯著的差別,當時,香港企業的角色,主要是為內地引進資金和工業生產技術﹔如今,內地的工業生產水平已超越香港,內地優質企業亦不難直接吸收國際資金,或者安排來港上市集資,香港企業的獨特優勢,已轉移至現代服務業的管理,包括機構內部的資源管理,以及對產品和客戶的管理,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是香港人最珍貴的無形資產。
國航入股國泰,除了汲收國泰的先進經營方法,亦可為雙方今後進一步發展關係創造有利條件。現在,太古集團雖然設定了多重法律限制,確保太古在國泰航空的股權比例,較國航和中信泰富加起來高出約5%,但控制太古集團的施懷雅家族,未必永遠攬國泰航空不放,家族後人若無心耕耘航空事業,將來或許會願意退居二線,把領導權讓予國航,反正國泰航空管理層已經本地化,而國泰航空未來最重要的市場發展亦在內地,只要營運水平保持國際領先,控權股東「中國化」,對其他股東也未必是壞事。
Simply is beautifu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